Search


西元1909年10月26日早上9點半,在中國東北哈爾濱車站的一起暗殺事件,震動了整個東亞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西元1909年10月26日早上9點半,在中國東北哈爾濱車站的一起暗殺事件,震動了整個東亞世界。

遭到射殺的一方,是日本近代史上的大人物伊藤博文。

日本第一部的憲法,就是由伊藤博文所負責起草。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過後,伊藤博文也以日本第一任首相的身分,代表出面簽署馬關條約。他引領著日本的現代轉型,被日本人視為偉大的政治人物。

事件發生當天,他正準備要與俄羅斯的財政部長會面。俄羅斯方面,因此特別派員到火車站迎接他。

伊藤博文在眾人的迎接下步下火車。但他站在月台上的時候,突然有人朝著他開槍,總計有七發子彈,其中有三發擊中了他的胸部和腹部。其餘的流彈,則打中了與他同行的外交官。

伊藤博文大叫:「我中了三發,對手是誰?」

在場的憲兵立刻逮捕了兇手──一位名叫安重根的年輕男子。

但安重根完全不打算抵抗或逃跑,他只是高喊著:「韓國萬歲!」

伊藤博文在事件發生三十分鐘後便宣告死亡,安重根則被交由日方,在隔年3月26日,遭到處刑。

五個月後,韓國正式被日本併吞。

http://histopolitan.blogspot.com/2013/12/blog-post_22.html


Tags:

About author
「歷史是由生於現代的我們,對於過去的探問。為了當下自身生活的理解,或是為了決定今後必須前進的方向,歷史對我們才有必要性。但是,『現在』轉眼間就成了過去,『現在』的模樣也不斷在變化著。對於過去的探問,當然也應該同樣不時地更動。該用什麼觀點看待過往,過去什麼是重要的,對於每個人,每個團體,還有每個時代,都不一樣。對過往的解釋和理解,絕非一成不變,並不是只有一種方式。」 「現代應該有現代所需要的歷史認識。當人們對於自身的問題認真的討論,嘗試催生新的歷史認識之際,力量就產生了,而時代的齒輪又一次開始走動。現在對歷史學者而言,最重要的不是忠實地遵循學界的『常識』,而是拋開過去的想法,提出符應時代的構想。」 「現代人所需要的歷史觀點是什麼呢?那就是新的世界史。所謂的世界史,是以我們看待世界的眼光為基礎,為了深刻且持平地理解在今日全球化世界發生的各式各樣事件,並訂定社會將來走向,進而產生的必要教養。」 ──羽田正
以臺灣為起點,描繪屬於未來的全球歷史。
View all posts